本文用以记载一些个人感觉比较有用的结构化思考模式,用以应对工作中的问题。
首先,面对工作中随时可能出现或者被question的问题,一定要记得不要急于回答,先经过一轮结构化的思考,再去考虑回答。

一、了解问题

在这个阶段,我们的目标是:搞清楚问题的背景、成功标准、边界、限制条件、验收方、可用资源等信息。

1. 问题的背景

这个比较容易理解,搞清楚问题的背景,比如是增量业务,存量问题等;

2. 问题的成功标准

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达到什么标准?要可量化的标准。

3. 问题的边界

这个问题涉及哪些工作内容?工作量几何?

4. 问题的限制条件

这个问题有什么限制条件?

5. 验收方

谁是对这个问题可以拍板验收的人?更进一步,他们的目标又是什么?

6. 可用资源

要搞清楚执行这个任务可以用的资源,包括人力、物力和财力。

二、分析问题的根因

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,一定要搞清楚问题的根本原因,争取从源头解决问题。这个过程中可以用5why法则:即通过连续的问问什么来找到问题的根因。但要注意:5 why并不是随便提问的,而是要一点一点追根究底逐步深入,前后的原因必须具有强相关性。

三、拆解问题

知道问题的根因之后,就可以把问题进行拆解。拆解的目标是找到与根因最相关的解决办法。拆解的时候可以通过逻辑树和MECE(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ustive)的原则进行拆解,做到相对独立,完全穷尽。

在遵循MECE原则的过程中,可以用二分法(男生、女生),过程法(步骤),公式法(销售额=销量x单价),要素法,矩阵法(二维矩阵列出两个相关因素)等等方式,比较独立但又完全穷尽地把跟目标问题相关的因素列举出来,然后就可以分析解决思路。

四、给出解决方案

通过理清楚上述内容,我们已经可以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了。这个时候再去看,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问题的背景、目标,工作内容、验收标准,可用资源,限制条件等等,同时,又能知道问题的核心原因是什么,并且通过拆解和分析,能够非常全面地了解问题相关的因素和对应的解决办法。